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工商总局局长: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发布时间:2017-07-14  来源:工商总局网站  字体大小[ ]

  原标题:工商总局局长: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商事制度改革对激发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意义重大。商事制度改革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改革面临着哪些挑战?深化改革还要走哪些路?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

记者: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茅: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宏观效应愈加显现。实践证明,商事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了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进一步释放了我国经济的内在潜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事制度改革,改善了我国的营商环境。一是从2014年度到2016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每年提高6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了31位。二是新设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成为推动双创的重要力量,成为衡量双创活跃度的重要标志。2013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0.69万户,2016年是1.5万户,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天1.6万户。三是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大量涌现,为新常态下的结构转换提供了新动能。四是全社会形成的创业创新热潮,为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据测算,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达到40%。五是新设市场主体的税收贡献不断提升,为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微观基础。

记者:商事制度改革面临哪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张茅: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突出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方面反映,改革节奏快,落实操作难;放开放活快,后续监管难;改革创新快,新旧衔接难;单一改革快,协同推进难;部门要求快,基层落实难;等等。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是正常的。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

目前,商事制度改革,已经从工商自身的改革,拓展为部门之间的联动改革。改革的任务不断深化,改革的范围不断拓展,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无论是推动证照整合、削减前置后置审批,还是跨部门联查,都会面临更多的统筹协调工作。我们要客观认识,积极作为,努力担当,克服畏难情绪。同时,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改革总体方案和制度设计,提高各项工作的前瞻性,以更好地指导改革实践。

记者:今年下半年,商事制度改革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张茅:下半年,我们要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按照全年目标任务推进准入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市场环境,打造营商环境的“高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我们将强化市场准入环境建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围绕提高准入效率,优化服务,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繁荣发展。我们将全面实现“多证合一”改革,确保今年10月1日前全国范围内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继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配合做好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继续推进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广泛应用。继续完善措施,今年10月底前,全国各地企业登记机关全部开通网上登记系统,实现网上登记与窗口登记并存;稳妥推进企业名称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今年10月底前全面放开省、地(市)企业名称库,制定名称禁限用规则和相同相近规则,完善企业名称查询系统,有效解决“起名难”的问题;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使更多的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权债务企业高效快速地退出市场。

此外,还将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小微企业名录作用,深度挖掘数据资源,把小微企业名录打造成为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主要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扩大小微企业名录在部门间的共享与应用,汇集有关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建立“银商互动”合作机制。

强化市场竞争环境建设,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开展跨部门联查;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进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加强竞争执法力度,推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做好直销监管和打击传销工作,强化广告监管和网络市场监管,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李慧 陈晨)

中国公众网摘编 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